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天府 正文
媒体天府

【中国教育报】着力打造“EQ平台” 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改革侧记

2020-10-15
媒体

 

着力打造“EQ平台” 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改革侧记

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一套完善的现代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引导教育走上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道路,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康养护理学院积极打造“EQ平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走出一条高等教育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以成果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康养护理学院为试点,基于“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人才培养活动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人才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核心,从解决传统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痛点问题入手,以改革为驱动,全面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

产教一体办学、产教一体管理

康养护理学院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试点单位,康养护理学院以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为基础,以校内自设护理中心、医疗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天府老年大学等产业运营为依托,以行业协会、四川天府老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应用研究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医、护、养”产教一体化运行模式。

0—4—10人才培养模式

0:指的是与行业零距离,即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现状零距离,让学生能脚踏实地。

4:指的是4年,即研究与预测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行业需求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什么新的要求,从而将这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融入当前的教学过程。

10:指的是10年,即要研究与预测行业在未来10年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专业人才的挑战。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毕业5—6年后将会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跨越,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行业的骨干力量,高等教育就要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跨越打开视野,提供未来想象空间。

学院自建“魔方教育”模型,从“行业当前需求、未来发展需要、职业发展根本”三方面出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一方面让学生与行业现状零距离,另一方面兼顾行业发展变化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同时为其在未来成为行业骨干力量奠定基础。

“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全场景实训实习基地

学院借鉴“医学院—医院”运营模式,实施“矩阵式”管理,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平衡运行中的权责利,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消除部门的本位主义,实现跨部门协作,通过产学互动、产教结合的方式,把教育与科研、产业等活动和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彻底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全双工”机制下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学习育人共同体

康养护理学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核心作用和驱动,建设教师教与学生学“全双工通信”机制。通过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改进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同时,学院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和辅导员一起共同负责班级学生4年学习生活的成长,推进教师与辅导员学习、育人共同体建设。

构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学院落实全面责任制育人思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和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以应用型科研、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细化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任务、目标、责任,基于上下级评价、跨部门协同评价、学生评价、市场评价4个维度,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构建教职员工分类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与教职员工职称评定及薪酬激励挂钩。

基于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生考核办法,基于思想考核、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素质考核4个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两个维度,构建多元化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助推培养模式改革。

以改革为驱动,完成PDCA的持续改进

针对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天府学院康养护理学院自行研发“EQ平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质量改进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主要依靠自身教学质量评价、专业认证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评估等工作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现状。

二是改革评价标准,改变目前评价标准仍然偏重“以教为本”的评价模式,由关注“教师教得如何”变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三是促进教、考、评完全分离。目前评教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教师评教往往受评教教师主观因素影响,学生评教受学生自身及任课教师的影响,评价结果并不能直接反映育人质量。

四是科学进行非标准化育人的评价。改变简单套用标准化、形式化的评价指标来评价非标准化的育人,忽略学生和课程差异,缺少对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因师施教的有效评价。

五是实现评价过程有机联动、动态变化,形成真正的PDCA闭环。育人和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各个环节互相影响,目前常见的评价方式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一方面的结果,却难以推演出导致结果发生的原因,且对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难以形成真正的PDCA闭环。

重构第一、第二课堂全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和社会需求,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教育活动、专业教学活动、学工育人活动、实践实习活动纳入整体设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按学年、学期建设学工育人方案,改变传统高校因教研、学工部门分割、考核分制导致的专业教学、学工育人“两条线”“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专业教学活动与学工育人活动一体化和第一、第二课堂一体化,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育活动环节。

实现人才培养设计、实施、结果的全过程信息管理

学院建立从产业需求,到培养目标,到培养方案,到教学、活动设计,到教学、活动实施,到考核题库,到考核过程和结果,到监测评价的全过程信息化,形成人才培养大数据。

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动态关联

学院以知识、素质、能力为主线,建立起人才培养所有环节的全关联,做到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相匹配,课程、活动的组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课程、活动设计与考核目标相匹配,课程、活动过程和考核与设计相匹配。依托信息化手段,将所有教学活动纳入动态监测关系矩阵,实现了任何一个节点的动态变化能即时传导到各个关联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能动态感知各关联节点的变化。

推动设、教、考、评分离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由专业学术委员会负责,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由课程活动小组负责,教学活动实施由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教学活动评价由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实现了设计与实施分离、实施与考核分离、考核与评价分离,学生考核不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实施,实行流水化盲阅、盲评,以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主、以督导评价为辅进行多元评价

学院将督导评价定位于教学育人基本规范和能力提升,把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教师辅导员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全面推动“以教为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转变。

以标准化去标准化

建立标准化框架,推动规范、要求、要素标准化,实施育人过程、方法的去标准化,倡导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因师施教、因势施教,鼓励教师锐意创新。

通过达成评价、比较评价驱动PDCA循环

学院打造的“EQ平台”,模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在教学活动动态关联网络中置入隐藏层,设置监测评价指标,感知捕捉和教学活动的动态变化,通过前后比较测评、同类比较测评、目标达成测评找到改进点,并通过因素关联分析,推动自目标设计到教学活动实施和自教学活动实施到目标设计的双向调整,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

目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国标和产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计划、运行、检查、反馈、改进主线,已完成所有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活动、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的全过程信息记录、关联和管理,实现全程留痕和可回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过程监测大数据,围绕适应度、支撑度、贡献度、达成度、满意度分析,通过问题辨识、变化识别、智能反馈驱动,推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活动体系、培养过程的动态调整,完成了教学组织指挥闭环、教学运行保障闭环和教学质量改进闭环,实现了人才培养信息化、监控全程化、反馈多元化、改进连续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格局。

(黄 琳 隋国辉 阮金中)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0/14/content_58541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