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研究——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指导

胡翠霞 黄列梅 靳秀莹
2020-06-11

《神州》2020年03期,ISSN:1009-5071

 

A Study of Competence-Oriented College English Assessment under theBlended Teaching Mode

Guided by the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摘要:形成性评估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评估方式。本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指导,依托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充分结合,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元测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出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估;能力;大学英语

Abstract: Formative assessment pays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whole learning process,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assessment method in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combine summative assessment with formative assessmentdepending on different forms of teaching activities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with the guidance of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establish a multi-assessment system oriented by ability cultivation. The aim is to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of English and cultivatepractical English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society, school and individuals.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competence; College English

1.引言

评估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估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把控课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高校应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评估方式各自的优势,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通常指将多种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借助网络平台、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的优势,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学生主体性(乔春梅,2018)。近年来,实体课堂面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2.国内研究基础

反观国内,2003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形成性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形成性评估的有效策略介绍。户进菊(2003)介绍了几种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的形成性评估策略;周娉婷、秦秀白(2005)尝试在网络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张格兰(2018)将形成性评估融入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二、形成性评估考核具体方式探讨。鄢家利、李显寅(2007)综述了评估的定义和类型,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三、形成性评估在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评价。王青(2018)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形成性评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王良存(2018)对基于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18年6月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九级”测评阶段。量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分为三大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熟练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能力特征给出了全面、清晰、具体的描述。量表从诸多方面详细描述了各阶段英语学习者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包括语言能力、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用能力、组构能力等。量表强调语言应用,具有极强的能力导向性,为高校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晓雨,2018)。

目前,对量表的研究仍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刘建达(2018)认为,量表为我国英语教学、学习和测评提供了统一标准,为我国建立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将量表与测评体系进行结合,探讨以量表为指导的多元测评体系方面的实证研究尚且没有。本文立足量表中能力总表对能力的描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测评体系,切实培养学生各项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

3.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力目标

2017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2019年3月,王守仁教授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指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大学外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组构能力、翻译能力等,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韩宝成教授于2019年3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语言建设研讨会中提到,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能力”包括: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中国《高等教育法》也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创新的源泉则是思辨力 (郑重,2018)。胡礼忠(2014)指出: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综合以上观点,笔者将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概括为: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口头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听力表达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3.2如何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能力目标

为了在大学英语测评体系中落实各项能力指标,笔者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环节当中。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教学目标,向学生推送相关教学内容,如教师自制微课视频、网络相关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料等。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根据预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找出学习难点。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围绕学习难点进行讨论并在教学平台上提交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倾听其他同学观点的能力、借助网络工具查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网上的讨论情况,总结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课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学生提出问题,班级成员一起探讨,教师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话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查询知识、准备书面材料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课后,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场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或者教师设置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自评,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之,培养各项能力目标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3.3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构成

为了突出测评体系的能力导向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大学英语的各项能力培养目标,笔者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形结合的评估模式,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占比20%,具体包括:是否按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是否积极参与课前讨论、是否踊跃分享自己的观点,由教师测评和同伴互评决定最终分数;

(2)课堂口头汇报。占比20%,每学期开展四次。包括个人或小组在有准备的前提下,采用PPT辅助的方式,用英语阐述某个社会热点问题或社会现象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口头汇报要求小组在课外进行合作学习,针对相应的任务分工合作,由小组成员轮流参与、共同承担。课堂口头汇报主要由教师进行测评,评分标准包括观点是否新颖、是否有效采用多种手段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述是否准确、口头展示的表现力、生生互动五个方面;

(3)课堂提问及回答问题。占比10%,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回答同伴的问题。每学期每位同学提问和回答问题总次数不能少于10次,教师在助教的协助下对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好统计并计算最终分数;

(4)课后巩固及能力提升。占比10%,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以便巩固内化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可以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推送的课外学习材料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帮助自己拓展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5)英语综合技能课外拓展。占比10%,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如参加英语歌曲大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配音大赛、校级或省级口语及阅读大赛等;

(6)期末测试。占比30%,着重测试学生词汇、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由大学英语课程组全体教师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流水阅卷。

以上测评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评估模式,将教师评估、同伴评估和自我评价充分结合。测评标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遵从IDEAL准则,即综合性、动态性、启发性、可及性、相关性(刘建达,2018)。尽量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测评体系注重考察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综合表现,而不是以课程最终测试决定学生的分数,真正实现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利于全面、综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中各项教学活动的设置的都与能力培养目标相呼应,真正将能力培养落在实处。没有期末测试的功利性驱使,受多元测评体系的积极导向,学生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英语的综合运用上,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

4.结语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我国大学英语测评注入了勃勃生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青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对知识和能力进行双重考察,更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但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测评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该研究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和知名学者的观点,总结出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汇中大学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测评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测评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决定该测评方案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素养,确保测评效度,将会在该项目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乔春梅.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6):58-59+61.

[3] 户进菊.形成性评估与大学英语教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01):108-110.

[4] 周娉娣,秦秀白.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05):10-14.

[5] 张格兰.形成性评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130-132.

[6] 鄢家利,李显寅.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中的形成性评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72-76.

[7] 王青.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有效性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15-19.

[8] 王良存.基于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18,

34(06):113-114.

[9] 李晓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以吉林建筑大学城建

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8(25):227-228.

[10]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测评[J].中国考试,2018(11):1-6.

[11] 郑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思辨能力提升探究[J].广东蚕业,2018,52(07):107-108.

[12] 胡礼忠,严丹.美国信息素质标准化评价工具SAILS的设计开发及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借鉴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4(04):21-26+58.

课题项目:

本文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重点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天府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创新研究与实践———以《量表》为指导”(TFC2018ZD0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