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原《世界文学》副主编、《蓝·BLUE》主编秦岚教授在绵阳校区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以“从日本俳句到小三行——东亚短诗的写作与欣赏”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校副校长刘强主持。
秦岚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秦岚教授以几首俳句为引,从俳句的概念、俳句的余韵、俳句的大众性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定型短诗,独立自日本连歌、俳谐的“发句”,诗结构为五七五,十七个音节,诗中还要包含季语。接着秦岚教授分别讲解了“十七音”“季语”的含义,同学们通过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俳句短诗中,深刻体会俳句的文化内涵。
随后,秦岚教授提到,日本最古老的诗歌叫“和歌”,这个定名是为区别中国诗歌——汉诗。它是由中国的乐府诗、文言绝句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的。因此秦岚教授在谈到俳句的情境,俳句的余韵时,诗里总是蕴含着中国古人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想。秦岚教授也随即表示,天府学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相通之处,将其融会贯通,体会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在碰撞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
秦岚教授在为同学们展示俳句的大众性和火热程度时,挑了部分欧美法俳句以及英俳句给同学们欣赏,更加直观地表明俳句的大众性。随后又列举了芭蕉、小林一茶、正冈子规等日本俳句作者,精简地为同学们赏析部分俳句,同时引出各作者对俳句的评价,从而更加深同学们对俳句的理解以及俳句在当下社会的地位。俳句在各个国家的叫法不同,1980年,赵朴初先生在北海仿膳舫接待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席上参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传统诗歌创作的声、韵、律等特点作了三首短诗,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组俳句——汉俳。汉俳又叫做“小三行”,它与俳句的区别在于,小三行并不强求字数,也不强求季语,其诙谐的特点更加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天府学子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之中,会更加深入发掘汉俳与日本俳句、分欧美法俳句以及英俳句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细究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座现场认真聆听的同学
最后,在互动问答环节,秦岚教授热烈邀请同学们创作小三行,同学们踊跃举手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每一位接过话筒勇于展现才华的天府学子,都在阵阵掌声与喝彩声中将话筒传递。讲座开始到结束,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却是天府学子们丰富知识积累的最好时机。秦岚教授为天府学子赤诚的好学之心打动,天府学子也表示万分荣幸听到秦岚教授的现场授课,在这场授课教授与天府学子的双向奔赴中,双方都有了别样的感触和收获。
此次讲座,秦岚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多年的钻研成果,借助大量的东亚短诗作例,对东亚短诗的内涵外延以及文化发展进行了详细、生动的分析介绍,既有文学理论作支撑,又有多年经验作指导,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东亚短诗的形成与发展,让天府学子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东亚文化的异同,认识到东亚短诗独特的文化魅力。
团委宣传部:刘欣
摄影:刘畅
初审:钱风云
复审:李定峰
终审:车学文
202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