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讲习教授姚小平教授于绵阳校区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以“谈谈洋泾浜英语”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袁勋主持。
本次讲座姚小平教授以洋泾浜的起源、历史背景、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为大纲,向天府学子讲述洋泾浜英语。讲座中,姚小平从洋泾浜英语的研究路径切入,分别讲述了英语传播史、汉语扩散史、语言接触史。
姚小平教授讲课画面
随后,姚小平讲述了洋泾浜英语的起源。作为一种混合了多种语言特征的英语方言,洋泾浜英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最初由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在跨大西洋贸易中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语言形式在不同地区演变出了多种变体。洋泾浜英语不仅包含了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还融入了其他语言如非洲语言、葡萄牙语、法语等的元素,成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
其次,姚小平详细分析了洋泾浜英语的发展史。洋泾浜英语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始于上海。洋泾浜本是上海黄浦江的一条小支流,1845年英租界建立时,南界就是洋泾浜,随后在1849年法租界建立,北界亦以此河为界。洋泾浜成为英法两租界的分界线,这一带因此迅速繁荣起来。由于西方人士聚集于此,加之商业活动的频繁,洋泾浜英语作为一种简化且实用的交流工具应运而生,并在此过程中混合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元素。
姚小平教授悉心讲解
然后,姚小平通过洋泾浜英语民间文学:李兰德《洋泾浜英语歌谣集》、民谣《王岱》等为例,充分解析了洋泾浜英语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在中西交流的初期,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贸易活动的进行;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尽管洋泾浜英语在语法和词汇上可能不够规范,但它的实用性和简洁性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等等。
天府学子认真听讲
活动结束之际,天府学子向姚小平教授积极提问,探讨洋泾浜英语对当代语言的影响。姚小平对天府学子的提问进行了回答,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的融合将更加普遍,洋泾浜英语可能会继续演变,甚至产生新的变体。同时,它也可能在语言标准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无论如何,洋泾浜英语都是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保护。
这场关于洋泾浜英语的讲座不仅为天府学子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洋泾浜英语的机会,也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探索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天府学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在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天府学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学子们与外教的交流,推动天府文化多元发展,建设一个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
团委宣传部:张鑫
摄影:团委宣传部
初审:陈诗彤
复审:冯艺
终审:车学文
202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