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生风采 > 正文
【党委工作部】霜降:一霜一柿,一岁一安
2025-10-24

晨光微亮,草木覆霜,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如期而至。作为秋季的终章,它不仅是气温骤降的信号,更藏着古人对时序的感知与生活的诗意。

霜降之名,最早见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人观天地变化,见地面水汽遇寒成霜,便以此命名这一节气。在农耕时代,霜降是农事的晴雨表,“霜降降霜,米谷满仓”的俗语流传至今,那时人们会依据霜降天气安排冬播、储藏作物,将顺应自然的智慧融入田间地头。

随着时光流转,霜降逐渐衍生出丰富多样的习俗,这些习俗既蕴含着对健康的追求,也满含对生活的期许。除了常见的“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进补习俗,部分地区会在霜降这天“吃柿子”,认为“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软糯香甜的柿子不仅能抵御秋燥,更象征着日子“柿柿如意”;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采摘“霜降菜”,经过霜打后的青菜甜度增加、口感更佳,成为餐桌上的应季美味;还有些地方保留着“赏秋菊”的传统,此时秋菊盛放,人们相约赏菊、饮菊花茶,在花香中感受秋日最后的绚烂。

秋菊盛放

文人笔下的霜降,更是意境万千。王维写下“天寒红叶稀”,用疏落的红叶勾勒出霜降的清幽;白居易以“霜草苍苍虫切切”,描绘出秋夜的静谧萧瑟;而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将经霜枫叶的热烈与明艳写透,成为咏秋的千古绝唱。

霜降虽带来寒意,却也藏着独有的温柔与希望。它是秋季的收尾,也是冬季的序曲,提醒着我们在褪去秋的浮躁后,学会沉淀与积蓄。在此,愿你在霜降时节,能围炉品一盏热茶,尝一口应季的甜柿,在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的温暖;愿天府学院学子们历经秋的沉淀后,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在即将到来的冬日里,积蓄力量,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新闻宣传中心:彭芝琬

初审:赖娅

复审:徐雅楠

终审:宁梦茜

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