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建筑者”,而老师便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心灵建筑者”。他们不仅是学生们知识上的导师,更是生活上的园丁。老师不仅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拨开云雾,更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期“师说”栏目就采访了这样一位老师,智能科技学院教课组老师——王均仟。
王钧仟,计算机工程系教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得了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主修算法理论与机器学习。在校期间,他学术表现优异,获得昆士兰大学院长学术卓越表彰(Dean's Commendation for Academic Excellence)。曾在澳大利亚企业任职全栈工程师一职,并获得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ACS)会员资质。目前,他担任计算机工程系专职教师,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学院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竞赛等工作,担任《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导论》《人工智能实践》等计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工作。此外,他还是学院双创工作室总负责教师及项目技术顾问,多次指导学生在各大学科竞赛中获奖,荣获2023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
王钧仟生活照
王钧仟认为,竞赛的经验需要从大量的实际案例中去寻找灵感。学院的双创工作室负责组织各类创新竞赛,智科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这些竞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学院也积极推进“以赛促学”和“竞赛进课堂”活动,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学院组织三大创新类大赛,分别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创赛”。关于竞赛和学习的关系,王钧仟认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他说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付出努力就可以了。当有了明确规划,就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学习成绩能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王钧仟认为,要打造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势,关键在于培养“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思维是区别计算机专业学生和普通培训班学生的重要标志。因此,他建议同学们在几大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上一定要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高等数学》以及四大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通过深入学习这四门课程,同学们可以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思维,并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这将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重要的帮助。
作为学院的在职教师,王钧仟建议学生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参与竞赛。他强调,各大竞赛的成果具有互通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一竞赛的优秀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将其应用到其他相关赛事中。例如,蓝桥杯或华迪杯的优秀项目,可以充分挖掘创新创业元素,进行进一步打磨和包装,再应用到三创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当中。
王钧仟始终秉持着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原则。尽管大家相处的时间有限,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们专业领域的知识。他说:“计算机作为工科里较难的课程,尤其自己教授的算法以及人工智能部分更是挑战极大,对逻辑和数学的要求不低,但是,能够把复杂的理论和数理推导给学生讲懂,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时,我自己每教一次,感觉自己也能学到新的东西。”
王钧仟表示,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目标,思考是选择考研、出国留学、考公还是创业,再根据自己选择的大学生活方式,进行具体的生涯规划。在明确好自己的目标后,应该着手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些规划和习惯还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科技学院新闻宣传中心:程丽
初审:唐学琦
复审:李禹锌
终审:常荣
202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