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1943年3月16日,江苏淮阴刘老庄乡。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和人数与装备都明显高于自己的日寇展开了一场殊死肉搏。全连82名勇士毫不畏惧、英勇奋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师党委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含泪收敛了烈士遗骸,并在三天后召开追悼大会,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82名英烈的事迹受到高度赞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说这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称之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在刘老庄乡为82名英烈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纪念碑正面是“八十二烈士碑”六个大字,背面镌刻着时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撰写的碑文。整个碑文共分9段、约940余字。碑文详细记载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日军“3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大队,配备有野战炮、重机枪”“上百门火炮”,我军“一个连82个人”“短枪、步枪、机枪、手榴弹”,没有“一件像样的武器”;记载了战斗的经过:“从拂晓到黄昏,度过那极端紧张、残酷、饥饿、悲壮的12小时,只有枪声、炮弹声、手榴弹声”,敌人发起了4次进攻,全部无效;记载了双方死亡的人数:敌方“法西斯腐臭的瘟尸二百几十具”,我方“82位中国人民的战士,每一位都染洒着透红的中国人民的鲜血”;记载了有名的英烈姓名:“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和无名的“司号员、炊事员”……碑文深情地写道:“淮阴现在是胜利的和平了,八十二烈士的英魂是应该安息了;但是不会忘记的,烈士们的亲密的同伴,还在山海关的长城外为中国人民的事业奋斗,他们也更不会忘记这82名烈士,因为这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我不能不回忆生者,更不能不悼念逝者。向82位烈士,我致布尔什维克的敬礼!”
诵读碑文,思绪万千。透过那一个个语词、一段段文字,82个模糊而又高大的光辉形象跃然映入眼帘、涌进心扉,他们的英雄壮举深深震撼着人们!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是碑文给人的第一冲击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所经历的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救亡图存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刘老庄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其过程之艰险、对抗之激烈、搏击之惨烈却极为罕见。尤其是82烈士所展现出来的冲天豪气、决死风范更是令人钦佩之至。这次战斗是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碑文客观还原了这场战斗血与火的场景,生动刻画了82烈士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这些伟大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在“胜利的和平了”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这82名烈士”,一定会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见贤思齐,勠力同心,为完成英雄未竟的事业而接续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刘老庄连”82烈士成功粉碎了日寇“大扫荡”,为保卫抗日根据地献出了宝贵生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尽管前进路上还有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攻克,但我们绝不会屈服于任何敌人的封锁和任何形式的极限施压。正像在革命英烈面前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敌人。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将更加激发我们以民族复兴不断前行的崭新成就,告慰包括“刘老庄连”82烈士在内的所有革命先烈,把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炼成的钢。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碑文的点睛之笔是它的最后一句话:“向82位烈士,我致布尔什维克的敬礼!”人们不知道,82位烈士中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员,但可以肯定的是,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一定是共产党员,这支连队一定是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英雄连队。否则,这82位烈士决不会这样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因为支撑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魂”。魂者,阳气也;器物之统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八十二烈士碑是用文字写成的,不如说它是用共产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灵魂铸就的。
丰碑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丰碑既矗立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又长留在历史的长河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