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爆发后,李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随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12月,任第一二九师参谋长。他重视司令部业务建设,强调组织严密的战前侦察,经常深入前沿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并做出准确判断,拟定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晋铁路破击战等战役战斗和百团大战,并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据地。
1942年3月12日,李达来到了太行军区二分区司令部。太行第二军分区位于太行区抗日前哨,此时,正值日军再次发动对分区机关的“大扫荡”。此次“扫荡”又是日军在1942年春季中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鉴于此,李达在各路“扫荡”日军出发前,每天晚上都在二分区司令部和分区司令员曾绍山、政委赖际发以及司令部的参谋们一起分析情报,把各路敌人的出动时间、兵力和行军路线,摸得一清二楚。然后,选择适当时机,从敌兵力较少、接合部空隙较大的两路敌人中间突围,准备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后,再从外线打击敌人。
突围前,分区作战参谋张生华前来向李达报告说,附近老乡听说敌人要来“扫荡”,已经全部安全转移,因此部队无法找到向导领路。
李达听后说:“不用到处找向导了,我给你们当向导吧。”
张生华认为,李达远道而来,对分区的路不熟悉,不可能当向导。于是他主动承担起当向导的任务。
夜幕降临后,李达和曾绍山、赖际发率领部队开始转移。部队在黑暗中悄悄地行进着。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部队既不能点火把,也不能打手电。开始行军很顺利,但行至一个十字路口时,先头部队忽然停下了。李达立即纵马赶到前边查问原因。
只见向导张生华报告说,无法判断应该向哪边走。
李达见状,策马来到十字路口,经过短时间查看,为部队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家将信将疑,继续行军。天亮后,部队发现到达的地点,正是昨晚撤离前指定的村庄。从曾绍山、赖际发到司令部的每一名参谋人员,无不为李参谋长惊人的判断力所折服。于是大家向李达请教夜间在十字路口准确认定方位的“秘诀”。
李达却告诉大家说:“这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这几天晚上研究敌情和地形时,我已经把你们二分区的作战地图‘背’了一遍而已。”说着他接过张生华手中的地图,指着十字路口的一个标记说:“你们看,这个符号,是一棵独立树,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那条路。昨晚我骑马在三个路口转了一圈,找到了这棵独立树,所以判定走这条路是正确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经过李达的这次“现场教育”,指战员们从此对地图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争相学习李达的“背地图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