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府新闻 > 正文
西财天府学院与四川省两弹城博物馆开展校馆合作 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025-04-10

4月9日下午,西财天府学院与四川省两弹城博物馆开展校馆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四川省两弹城博物馆举行。学校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韩秀英、四川省两弹城博物馆馆长刘风才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现场

四川省两弹城博物馆馆长刘风才致欢迎词。他指出,两弹城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作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三线建设时期科研院所旧址,两弹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博物馆在保护旧址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主题突出、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文旅互动、研学融合的发展路径。刘风才表示,高校与博物馆在育人方面各具优势,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双方能够在思政教育、文化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推广、社会研学、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模式。

刘风才讲话

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韩秀英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校馆共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四川两弹城博物馆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记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科学家精神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最鲜活的教材。韩秀英强调,馆校合作不仅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探索,更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行动的强化实践。她希望双方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纽带,重点在构建“两弹精神”育人体系、打造“校馆联动”创新平台、完善“三全育人”保障机制、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等四方面发力,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思政课堂和日常思政工作中焕发时代光芒,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磅礴力量。

韩秀英讲话

西财天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书记、院长丁灵芝发言,她介绍了学院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方面的积极行动。她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与科学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学院将依托两弹城这一精神文化宝库,深度挖掘、阐释、提炼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并通过“大思政课”课程圈(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与理论意义,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与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共同推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丁灵芝发言

韩秀英、刘风才代表双方单位签署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并共同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

现场揭牌

参观合照

签约揭牌仪式结束后,学校师生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开启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博物馆大厅,师生们驻足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标语前,聆听讲解员讲述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隐名岁月。正面的大国功勋浮雕墙生动再现了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左侧陈列的功勋奖章与历史文物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科研历程。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导弹的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师生通过实物模型直观感受到中国从“核恐吓”到“核盾牌”的崛起之路,让师生仿佛置身那段燃情岁月。

现场聆听讲解

此次馆校合作不仅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馆校双方将携手打造红色教育的新高地,让青年大学生在触摸历史、感悟精神的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书写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叶璇

拍摄:王孜逸、叶璇

一审:邓海霞

二审:陈丹丹

三审:丁灵芝 罗文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