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服务贸易管理人员从业能力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写座谈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李俊、事业一部副主任兼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王海文以及团标参编单位、参编人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相关研究人员共2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赵君、王海文共同主持。西财天府学院作为标准参编单位,由副校长姚一永代表出席。

座谈会现场
此次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服务贸易人才需求和培养难点、从业人员能力模型、各等级从业人员工作内容、能力和知识要求以及认证指标等相关问题,广泛收集建议与意见。
会上,李俊表示,创新人才培养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指出:创新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和国际交流力度,鼓励高校服务贸易相关学科建设。为此,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专委会提出了咨询、管理、营销、合规等服务贸易通识人才、“服务贸易+行业/ 领域”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和梯度人才建设思路。从人员能力模型构建、能力和知识要求、课程体系建设、 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实训(研学)、社会实践、实习、认证、创新创业和就业推动,形成了完整的服务贸易人才生态建设闭环,受到各企业、高校的高度认同和赞许。标准编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重点围绕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展开讨论,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标准适用于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的服务贸易管理人员岗位的预期,通过明确各岗位核心能力要素,为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下一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将推动标准宣贯实施,并建立动态修订机制,持续助力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王海文介绍标准编制情况
随后,王海文详细介绍了标准编制框架设计,包括前期调研情况、人员基本要求、能力模型与能力要素、职业等级划分等基本情况。由于服务贸易涵盖12大类别160多个分部门,行业差异性极大。因此,制定本标准的核心思路是跳出具体行业,抽象出服务贸易管理的共性,聚焦于管理人员这一角色本身,从而形成能指导全行业的普适性框架。

姚一永就标准编写提出建议
在标准编写工作组成员发言交流环节,来自各团标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等专家代表围绕标准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就服务贸易人才的核心能力界定、等级标准划分、适用性与前瞻性平衡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后,参会人员赴服务贸易企业进行调研考察,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PingPong(北京)等有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

调研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本次座谈会、调研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服务贸易管理人员从业能力要求》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下一步,编写组将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加快完善标准内容,力争在11月中旬前进行团标初稿研讨、审查,12月底正式发布团标,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与评价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引。
智能金融学院:陈娴
初审:朱惠琳
复审:盛祺
终审:刘秀
2025年10月21日

校历
融合门户
天府云平台
切换到旧版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