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西南地区高校教师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理论体系、核心观点及创新成果,提升教学权威性,推动课程创新与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4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举行。智能金融学院省教指委成员王恺明教授、金融系副主任罗震宇、金融系教师张梦莲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在开幕式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教育部高等学院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主任委员、国家一级教授刘伟作主旨报告。他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系列”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出版,使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范畴和体系,逐步成为被普遍承认和关注的命题,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分享了编写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三大体会:紧扣时代主题,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扎根中国实践,以历史观与价值观挖掘典型事实,探索本质规律;范畴化,提炼中国实践为学术范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这一报告为会议奠定了高屋建瓴的理论基调。
刘伟作主旨报告
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与教材建设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国家一级教授杨瑞龙发表演讲。他以教材第四章为例,分享了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思路,强调聚焦关键问题,体现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框架要点讲解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谢富胜作重要讲话。他从理论-历史-现实三大逻辑出发阐释了教材框架要点,提出要在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中学,注重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理论与现实的交融,让参会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答疑与交流讨论环节,教师们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包括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阶级性与中性立场、教材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中国国企与西方国企的差异等,与会专家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解答,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答疑和交流讨论现场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全国高校经管学科教师搭建了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的平台,更点燃了深耕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的热情。专家们关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教材与课程协同逻辑”等方面的精彩论述,为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成果凝练等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研讨会的成果必将推动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助力培养更多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素养、能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时代新人。
合影留念
智能金融学院:张梦莲、罗震宇
初审:朱惠琳
复审:盛祺
终审:罗婷
2025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