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2020年4月刊,ISSN:1002-6835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逐步对传统教学模式起到了影响。本文从不受重视的艺术理论课程入手,分析了如何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设计改造,从而解决课程面临的现况,并比较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
关键词:艺术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一、 艺术理论课程在高校的现况
(一)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高校的艺术专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生长。任何一门专业课都有着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存在,艺术专业也不例外,艺术理论课程对艺术专业而言至关重要,技术只是呈现艺术的一种形式,决定作品内涵的是创意和思想。创意和思想是如何去获取的呢?必须具备中外艺术发展史、艺术的审美学、艺术概论、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从而提高对作品的创造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想创作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仅有技法,无理论、无思想,就注定只能走别人走过的路。
(二)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而在当下高等院校中艺术专业几乎都是以实践专业课程为主。例如绘画专业,每学期的油画课、国画课、素描课、版画课等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把课表填满了;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则是以PS、PR、AI、CAD等软件课程堆砌而成的。而理论课程通常每学期只安排一门,到了高年级也就没有了。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认为,只要学会了某项能够实现艺术的技法,就算是完成了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学习,掌握技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论课程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所以这类课程可有可无。这种想法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艺术专业而言缺乏艺术理论课程的教育,毋庸置疑是不够健全的。
1.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缺乏兴趣
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就这一点而言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艺术生而言,枯燥的理论课知识,他们大部分本能的态度就是抗拒这一类课程。例如,艺术史课程,学生们认为这与初、高中乏味的历史课程如出一辙,甚至很多知识都是在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并且老师的上课方式也和历史老师也别无二样,所以学生自动将此类课程与无聊和枯燥画上了等号;另一方面,则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自带着单调、枯燥的属性。对于理论课程讲授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来说,为了不对学生传达有误的信息,会选择照本宣科这种最安全的方式。
2.艺术理论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
高校中艺术理论课程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填鸭式”,这种形式的教学,会对学生们就形成“开头劝退”的效果。“开头劝退”这个词语通常会用来形容,一部电视剧在第一集没有吸引住观众,大部分人会选择弃剧。将其引用到课程中的意思就是,老师无法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知识的传递过程变得尤其艰难。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单一说教,师生之间没有交流,老师不知道学生想了解什么,学生不知道老师在阐述什么,双方难有共鸣。这种模式不仅会让学生不愿意学习,同时也会打击老师的教学信心。
3.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师资薄弱
就艺术专业整体的师资情况而看,实践型专业课的师资占据了整支队伍的重要比例,专职的理论课教师较少,或者让一些青年专业教师分担一下。部分没有这方面授课经验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建设课程体系,也不了解学生需补充哪方面的理论知识,无法将艺术理论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艺术理论课程相结合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领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了结合,学生课余时间在线上平台自主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线下课堂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学生提问,进行解答,并让学生们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从演讲者演转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了,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实现了“知识内化”和“知识应用”的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让老师遵循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基本原则,将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理论课程中实施的环节设计
1.课前线上学习
影视类的艺术理论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泛,需要学生观看大量的优秀的影视作品和理论知识,由于时长问题,课上无法进行,所以教师提前告知学习范围,提供影片资源与信息,并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认真学习并完成作业。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整合线上碎片式的资源并结合线下的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提高艺术审美和艺术素质。作业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成游戏闯关模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也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线下课堂翻转
通过学生在线上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在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要将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对学生们作业的评价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允许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存在不同的意见,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问题时应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大家对同一部影视作品的理解,让大家在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接纳别人从另一个的角度的分析与评价,探讨期间,每个同学除了阐述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明确大家的工作,有人总结,有人记录,有人维持发言顺序等等。这样以来,这就不仅是思想碰撞的讨论会,也是一次团队合作的作业。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尊重,也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在每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3.课后教学资源优化
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知识交流反馈。每节课后教师应该总结上一节课学生提出的学习难点,进行线上学习资源的优化。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实时优化教学资源,不可再像传统教学中“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因材施教,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们改善教学方案最好的切入点,更具学生们学习能力的程度不同,应准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分析与总结
(一)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需要面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了,从“被动灌输”转换为了“主动讨论”的学习方式,终于能分清楚艺术理论课程和历史课的区别在哪里了。传统模式下的学生在课堂上,除非是老师点名提问,不然一堂课下来都是“一言不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们成为了最有“发言权”的人,会促使他们在课前线上学习中,更加努力,就为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能够为组员们提供帮助。这种团结合作的学习形式,也改变了学生们之前对于作业的概念。个人作业,观点单一,思路单一,分数的高低不是特别的重要;团队作业,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分数代表的是团队的荣誉,为了团队去拼搏去学习。
2.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可以通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准确的掌握学生们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一改之前的照本宣科式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影视类理论课堂中,案例分析几乎都是老师在进行讲解,因课堂时间有限,没办法为学生展示案例的全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环节中是被动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无法了解学生的观点。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的讨论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可以开启“无限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作业,让学生有意识、有目标的去挖掘学习资源。
3.高校的师资力量
通过教师对线上碎片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合理利用精品课程,解决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通过线下课堂对学生们的了解,更好的优化线上教学资料,形成一个循环,不断的优化、不断的完善,妥善的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
(二) 总结
艺术理论课程如何在高校艺术专业中得到重视,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课程的枯燥无聊,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学生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校师资方面的配备不够完善。教师应重在改革教学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理念,重新规划课程设计,做到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在注重知识传递的同时,也应注意传递的方式,让学们自主的获取知识,对课程产生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当学生感知到艺术理论课程的乐趣,并认真投入学习后,就会发现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及学校对此门课程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邢香菊,李斌娟.关于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28):54-55
[2]杨要科,李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实践[J].福建电脑,2019,35(11):107-108.
[3]任昌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9,35(03):156-159.
[4]邱纯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风,2019(07):42.
[5]高莹.“互联网+”环境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分析——以艺术设计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8(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