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但从不居功自傲,为官处世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讲究“无为而治”。但由于这种风格,也使林森备受冷落,在他任“国府主席”时,国民党内部很多人都不重视林森这位“一国之尊”,甚至仅仅把他看作“国府看印的”。
林森被选任国民政府主席不久,他自己去请他的同乡魏怀担任文官长的职务。林森对他要求说:“我只要你做到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要荐人。第二,你最好是不见客。”这个事情一直成为当时南京政界的美谈。这是有意的无为。若没有这种有意的无为,单有一个恬退的主席,也难保他的属下不兴风作浪揽权干政,造成府院斗争的局面。当时各方舆论对林森的澹泊谦退多有赞许,更重要的是,当时府院之间这种权力的重新安排,让“国府主席”的地位变成了真正的“虚位”,他认为,这样的改革更符合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的原意,与内阁制更接近。
林森的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而综观其一生,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过不少的好事。除了爱国之志终生不渝外,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自律甚严等,也是他的优点。尤其在任参院议长时,他对孙中山和袁世凯这两名“大总统”的决定都有过否决的记录。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曾使目空一切、趾高气扬的袁世凯不得不在解除佩刀后才被允许进入参议院,此举尤令人钦佩。蒋介石上台后,林森仍未改书生本色,以国民党监察委员的身份,数度参与弹劾蒋介石的行动,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林森被国民党称其为“一代完人”“千秋模范”。国民政府发布褒崇令:“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龄钜德,任职十有二年,恭已临民,睿谟默运,育成民德,邦本用宁。故能临大事,决大疑,处变而不惊,慎谋而能断。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群伦。”